本草纲目里的钻石

摘要 : 《本草纲目》才不单单是一本中药书咧!该书的金石部里面记录了120多种矿物,其中对钻石是这么描写的:“金刚石,出西番天竺诸国;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本草纲目》才不单单是一本中药书咧!

该书的金石部里面记录了120多种矿物,其中对钻石是这么描写的:“金刚石,出西番天竺诸国;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硬度是钻石最突出的物理特征,摩氏硬度10,是硬度之极,也正因为它的硬度大,可以抵御时间和空间的消磨,保持恒久永定。

《本草纲目》里主张钻石能够“主治磨水涂汤火伤”,用钻石治疗烫伤,这里应用的是钻石超强的导热性和散热性,能够迅速降低伤口的温度,所以随身一颗大钻石,烫伤以后就不用找牙膏和麻油了。


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除了治烫伤,bling~bling~的钻石更多的还是用来做装饰品和护身符,戴在身上闪闪的,保正气。


《本草纲目》里面指出金刚石的产地在印度,“金刚石,出天竺诸国及西番”。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钻石的地方,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就发现了金刚石。金刚石这个名称也是传自印度,来源印度教,印度教中将世间最坚硬的兵器、最强大的人称为“金刚”,因此石中最坚硬的便冠名为金刚石


戈尔康达城堡



李时珍收集了过去前辈们对钻石的记录,例如葛洪这位古代炼金师在《抱朴子》提到“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这里面描写的估计是印度最著名的钻石矿——戈尔康达的采矿场景,该地的采钻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四百年,直至1870年的一场泥石流让这个矿区彻底被深埋。出自该矿的名钻众多,“奥尔洛夫”、“光之山”、“沙赫”等,直到今天出自戈尔康达的钻石依然是各大顶级拍卖会的宠儿。几百年来克里斯蒂纳河畔,不知多少印度奴隶在为了君王寻觅世界上最好的钻石,用人生命的消逝去换取不灭的钻石火彩


周密《齐东野语》还记载了钻石的另外一种出产模式:“相传出西域及回纥高山顶上,鹰隼粘带食入腹中,遗粪于河北砂碛间。未知然否?”最初开采的钻石都集中在板块断裂造成的峡谷中,峡谷地形狭窄难行,采钻人将羊宰杀撕成碎块,丢下山谷,秃鹫便会循着血腥俯冲到谷中,衔起沾满钻石的肉块,等秃鹫吃完肉排便时,采矿人就能从大便中将钻石分离出来。这是因为钻石具有很高的亲油脂性,容易被肉块粘住,采矿人利用这种特性来分辨和收集钻石,这种采矿方法真是够奇特,虽然周密对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存疑,但是在《一千零一夜》里辛巴达的历险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可见有一定的依据。



《一千零一夜》

古人早早掌握的钻石亲油特性,到现在都是简易鉴别钻石的一个方法。我们佩戴钻石的时候也要留意钻石亲油的特点,要想不让钻石因为油脂而影响火彩,尽量不要带着钻石下厨房,也不要老是用手摸台面,不过钻石虽然亲油,但是不会和油脂发生任何反应,所以真要弄脏了,用清水清洗或者用酒精擦拭就能够恢复光彩了。





精彩钻评: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 退出
    最多输入500个汉字
    图片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最新评论

    钻石助手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一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