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TC实验室见闻——合成钻石的排查如“大海捞针”

摘要 : 自2012年初,IGI实验室报导其实验室在1000件要求分级的样品中发现600多粒未揭示的CVD(化

自2012年初,IGI实验室报导其实验室在1000件要求分级的样品中发现600多粒未揭示的CVD(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钻石,未揭示的CVD合成钻石给全球的钻石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恐慌,钻石行业的各环节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余波未定,风波再起。2015年年初,一则在印度某钻石批发市场某些客户的钻石中发现混杂有无色HPHT(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消息,给已是在资金紧缩、钻石银行关闭、销售市场下滑、消费信心指数低落等等风雨中飘摇的全球钻石市场,再添紧张气氛。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高温高压方法(简称HPHT法)成功生长出合成钻石,合成钻石的生长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提升。上世纪80年代用HPHT法合成出宝石级合成钻石,2004年化学气相沉淀法(简称CVD法)生长出宝石级钻石。随着合成钻石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提高,合成钻石商业化地进入到首饰市场,作为一种与天然钻石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人工宝石品种,成为爱美的人们用于装扮自己的首饰之一,早已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合成钻石首饰也将如同其它人工宝石首饰市场一样,为珠宝首饰市场的丰富多姿增添一抹新彩,且具有其自身可观的市场空间。正因为如此,全球各大合成钻石公司,在生产工业用合成钻石的同时,也纷纷投入资金,增加首饰用合成钻石的生产规模,合成钻石首饰市场也将随之得到快速发展。


合成钻石——正确标注名称是关键

任何珠宝玉石品种,只要名称标注准确,就不存在“假”的问题。名称标注是珠宝首饰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合格”的关键。

合成钻石作为人工宝石的一个品种,只要其名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6552-2010 《珠宝玉石名称》中要求“合成宝石,必须用其对应的天然宝石名称前加‘合成’二字”,将名称完整准确地标注成“合成钻石”,英文名称用“Synthetic diamond”,合成钻石就是符合标准要求的合格珠宝首饰,也不会有“假冒钻石”的名声。

合成钻石具有与天然钻石基本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也产生了具体基本相同的物化性质和外观。肉眼无法辨别,非专业设备在区分时也可能存在漏洞。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这种基本相同,给市场运营中的辨别带来很大难度,同时也给不法商家的不良经营带来便利。

在合成钻石的运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明确标注合成钻石的现象,甚至将合成钻石“掺杂”在天然钻石中进行销售。正是这种不良行为,产生了本文开头出现的在送检的天然钻石中发现“未揭示合成钻石”的故事;正是这种不良行为,给天然钻石市场带来恐慌和伤害,将会影响到消费者对钻石的消费信心。同样是这种不良行为,也会给合成钻石首饰成为人们喜爱首饰的正常发展道路添上阴影。


钻石必须排查,如同“大海捞针”

正是因为天然钻石中可能掺杂有合成钻石,促使正规经营天然钻石的各环节采取措施,排查经手的钻石,以确保其全部是天然钻石,不出现混杂的现象,以消除可能给自身及下游各环节带来利益和信誉损伤。

进行钻石排查,就如同“大海捞针”——即在天然钻石市场这个“大海”中“捞出”掺杂在其中的合成钻石这颗“针”。而目前可能掺杂在天然钻石市场中的合成钻石这枚“针”,在庞大的天然钻石市场的“大海”里无声无息地游动,却可能随时刺伤在“大海”里游泳的任何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钻石加工商、钻石批发商,可能是钻石经销商,可能是钻石检测机构……最终可能是钻石首饰的消费者。

1.合成钻石这颗“针”是可“捞”的

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区别,一直是珠宝业界的重要话题。戴比尔斯集团多年来运作的消费信心保护项目,从合成技术、鉴别方法、设备研发及各环节普及培训,同时通过其它几个主要钻石机构如WFDB、IDC、CIBJO等多年努力,在全球钻石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就目前全球对钻石、合成钻石的研究水平,合成钻石是可以鉴定的。而且相关机构也提供了排查设备,如戴比尔斯多年前就研发的钻石确认仪DaimondSure系列、及近年研发的针对碎钻提供小颗粒钻石自动筛选仪AMS等等,完全可以从天然钻石中将可能掺杂的合成钻石、处理钻石和钻石仿制品排查出来。

2.“大海捞针”全球钻石业正在进行中

7月1日,经多年努力,有关钻石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国际标准出台:ISO 18323-2015 钻石行业消费者信心,明确了钻石、合成钻石、处理钻石等术语,规定了钻石应该使用和禁止使用的术语等方面内容。

自2012年CVD合成钻石混杂于天然钻石的现象出现后,国际上各钻石交易所及各大钻石公司不同程度地配备了钻石排查设备,陆续组织钻石商进行相关排查。虽然目前还未能做到批批排查,但可喜的是对于钻石的排查正在进行中。


NGTC钻石检测中的“大海捞针”

1.NGTC为“大海捞针”付出的努力

自NGTC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立起,钻石就是其重点工作之一,在制定了《珠宝玉石名称》、《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三项国家标准中,均涉及钻石内容。多年来,一直在相关钻石鉴定方面采取措施,在行业内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诸如举办学术交流会、质检工作会、专门的钻石与处理钻石、合成钻石鉴定培训班,排查仪器操作培训班等,大大促进了中国钻石业界钻石鉴别技术的提升和普及。

NGTC实验室全面配置了钻石确认仪(DiamondSure)等相关排查的设备,近两年更是引进了小颗粒钻石筛选仪AMS,举办为钻石商提供免费排查服务等活动,为行业内外提供钻石排查与鉴定的全面检测服务。

在NGTC实验室接收的大量的天然钻石样品中进行排查。“捞”出合成钻石及其它如钻石仿制品、可能颜色处理的钻石等,工作量之大,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但即使“大海捞针”,这枚“针”必须“捞”,而且因为送检样品的复杂性,需要“捞”得认真、准确、细心、持续。

NGTC 为此给实验室设定严格的钻石排查程序,配置多种排查设备配合进行,包括钻石排查必备的钻石确认仪DIamondSure,确定是否是合成钻石必须有的钻石(荧光)观察仪DiamondView,以及排查钻石颜色处理的DiamondPlus,更是配置了排查后需进一步检测样品所需的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分析仪器设备。

要“捞”得准确,除了配置相应合适的设备之外,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测试经验同样重要,熟悉掌握仪器的性能、适用范围和测试分析各种可能,再到进一步检测确认结果,是一个对钻石、处理钻石、合成钻石等各种特征综合分析、推理判断、排除确认的过程。

为此,NGTC一直在提高工作质量,收集各种天然钻石、合成钻石技术信息动态,收集各种天然钻石、合成钻石、处理钻石的各种样品,深入测试分析研究最新样品特征,并持续进行实验室内技术人员以及行业内外各方面人员的知识普及、培训、提高的工作,以加强NGTC自身及行业内实验室排查鉴定能力。同时在制定相关实验室认可规则标准中设定相应的要求,提升行业各检测机构的配置水平和实际排查能力,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检测水平,防止发生漏检。

2.有针对性进行排查,圈定重点“捞针”


DiamondSure DiamondVie钻石荧光图像观察仪


DiamondSure

1)无色-近无色钻石:

不论是裸石还是镶嵌饰品,批量还是单件,独镶还是群镶,NGTC均利用现有排查设备如DiamondSure等设备所能提供的范围,进行全面排查。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钻石的可见光吸收光谱,对于无色-近无色(K色以上钻石)钻石主要利用钻石是否具有415nm吸收进行快速排查,如果可见415nm吸收,则进入下一个检测环节,如果检测不到415nm吸收,则需要做进一步测试,如用DiamondView看荧光、磷光特征,做红外光谱测试确定钻石的类型等,综合分析得出最后结论。

2)针对小颗粒裸石

NGTC借用De Beers研发出的小颗粒钻石自动筛选仪(AMS),快速进行批量小颗粒裸钻的筛查。该仪器将DiamondSure的功能与自动供料和分选机制有效结合,最终将不同类型的样品放入对应的收集仓中——是“通过”、“合成钻石”、“仿钻石”、“需进一步检测”。AMS可以在无人看管情况下自动进行,每小时大约可以测量360颗钻石。这对目前市场中混杂可能性最大、而且可能主要用于群镶的小颗粒裸石,可以进行快速、全面的排查。


小颗粒钻石自动排查(AMS)仪

3)群镶钻石饰品

NGTC针对碎钻群镶或配镶饰品,不论无色还是黄色等,可先采用荧光观察方法,如用DiamondView等仪器,利用其荧光和磷光的颜色和强度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合成钻石的可疑,再进行DiamondSure等仪器测试排查确认,可以快速地进行排查,提高工作效率。

4)大颗粒钻石和其它颜色钻石

对大颗粒钻石、无色至浅黄色之外的其它颜色钻石,因市场出现频次相对较少、且多为单独送检,NGTC实验室均进行逐一全面的检测。

3.排查初步结果,确实有“针”

在2012年之前的鉴定工作中也有合成钻石的样品,其中有直接按合成钻石送检,也有按天然钻石送检,检测结论是“合成钻石”,但每年检测结论为合成钻石的数量仅在个位数。

自2012年CVD合成钻石集中出现在天然钻石中的情况发生后,NGTC实验室对排查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合成钻石便进行了特殊记录。按批次计算,批次送检样品中有整批数量少,但全部是合成钻石的;也有批次数量大但其中有合成钻石掺杂的,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批次50件甚至是100件送检样品中,仅发现一两粒、或三四粒合成钻石混杂于其中。

2012年以来(截止到 2015年7月31日),NGTC各地实验室发现并经进一步检测确认为CVD合成钻石的共计1500粒左右。其中发现数量相对集中的一个月中,从42个批次合计1235件送检样品中,排查出150件左右是CVD合成钻石样品。

虽说所发现的150件CVD合成钻石在NGTC各地实验室当月钻石检测量中所占比例、以及1500件在这近三年的钻石检测量所占比例,均很少。但这确是在送检的天然钻石相关饰品中排查出来的合成钻石,是藏在天然钻石中的“针”。所以必须引起业界重视。

今年5月以来,NGTC深圳实验室又在红宝石饰品配镶的钻石中发现小颗粒无色HPHT合成钻石,也反映不仅是在钻石饰品中,其它珠宝饰品涉及的钻石配镶中,小颗粒合成钻石的混入更加容易,而对检测机构而言,排查范围需扩大,工作量会更大,排查起来更加困难。


CVD合成钻石


HPHT合成钻石


“大海捞针”仍需努力

2015年,不断传来合成钻石扩大投放生产规模、生产产品规格和品质不断更新提高的信息,如俄罗斯新成立的新钻石技术公司声称已能合成大颗粒HPHT合成钻石,成品可大至10克拉;且类似GIA、IGI陆续通告其实验室已检测到大颗粒无色合成钻石;某经营天然钻石的公司同时投资销售合成钻石等等。

这些消息更使钻石行业内对合成钻石对天然钻石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对合成钻石可能掺杂在天然钻石中会导致行业信誉和消费信心的损伤,更加表示担忧。同时,对行业内各环节进行钻石排查的要求必然更加明确,而且更为复杂和急迫。

全球钻石行业的各主要机构在积极努力,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及时发现可能掺杂的钻石,并在采取强制措施,对已发现的涉嫌进行天然钻石中掺杂合成钻石的经营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努力避免或减少掺杂合成钻石可能造成的影响。

针对市场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NGTC仍将继续加倍努力地做好针对钻石与合成钻石鉴别全方面的技术提高和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同时也呼吁全行业各环节,加倍努力做好钻石排查的工作,加强源头钻石货品质量的控制,加强公司自身排查配置,或委托相关检测技术机构进行排查,尽可能避免掺杂的未揭示合成钻石对钻石各环节可能造成不必要、完全可以避免的影响。

“大海捞针”仍需努力,也正在继续……


来源:《中国黄金珠宝》杂志2015年8月15日第8期


精彩钻评: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 退出
    最多输入500个汉字
    图片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最新评论

    钻石助手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一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