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4 年下半年,阴霾裹挟着寒意,侵袭了此前一直“春风得意”的珠宝业。无论是上游制造,还是终端零售,都遭遇了一场空前的危机。
“望、闻、问、切”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治病,在这场危机面前,我们试图从一个行业痛点切入,找寻出导致行业危机的最终病灶。
危机同时也是变局最好的引信。在“风力减弱,猪都掉了下来”的时代,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重构商业逻辑,以及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当2014 年已成过往,这一年留给行业的记忆大多不是正面的——资金链断裂、金价红利的消失、消费下滑等等,已深深烙印在产业发展的历史记忆中。
当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个别人用生命偿还债务的事件一次次的吸引关注时,理性者应已看到,消费下滑才是如今行业窘况的根源所在。正是消费下滑,让依靠借贷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正是消费下滑,引来了催账人;正是消费下滑引发的资金趋紧,让本就脆弱的企业防控体系,在危机下瞬间垮塌。
如今的消费下滑也让曾经快速升温的黄金珠宝行业迅速冷却。于是,“关门、易手”成为2014 年一些地区珠宝店的写照。当消费下滑时,当各行各业都资金趋紧时,“关门、易手”将资金投入股市、用于民间借贷,无论对于个人资产升值,还是对个人精力的投入产出比,似乎都是好的选择。
对于已经经历了十几年辉煌发展期的中国黄金珠宝市场而言,几乎是一路上升的行业从未经历过2014 年的光景,但这一年,必将是一个开端,是一个行业发展由直线上升转向波浪型上升的开始。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统计,中国珠宝玉石市场整体销售情况相比2013 年,下降幅度约在20% ~30%。在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调研的180 多家重点企业中,超过100 家出现下降,只有50 多家保持上涨。2014 年11 月底,周大福公布了2015 财年截至9 月30 日的中期业绩。数据显示,这个中国珠宝零售的旗帜品牌,营业额同比减少22.4%,净利润同比减少了23.3%。其中,中国内地市场的营业额同比减少12.4%。而内地龙头企业老凤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67.42 亿元,同比下滑1.7% ,其中三季度营收83.85 亿元,同比下滑7.1%。而投行预计其2014年全年的营收与去年持平。
相比而言,老凤祥的业绩在一线品牌中还算是好的。同样位于上海的豫园珠宝集团,以其为主业的豫园商城前三季度销售继续低迷,2014 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42.3 亿元,同比下滑25.8%。而另一家上市品牌明牌珠宝,2014 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08 亿元,同比降低38.71%。
一线品牌数据如此不堪,二、三线品牌所受冲击可想而知。在近几年,不少二、三线品牌发力连锁加盟,但在其快速扩张的背后,是所背负的巨大的融资压力。由于门店扩张速度太快,一些企业融资额度远超可承担的水平,只要一家银行催收,就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加速资金链的断裂。2014 年,由于资金链紧张,数家国内连锁加盟企业遭遇加盟商围堵的事件,甚至被迫关门。
而与此同时,整个市场消费环境的转弱,又打破了本就并不牢固的加盟关系。《中国黄金珠宝》记者从多家各地中小企业获悉,2014 年里其所加盟品牌大多数盈利远逊于预期,可以预见,加盟商大规模翻牌(即重换加盟品牌)风暴已经来临。
在2014 年,被视为珠宝行业“晴雨表”的玉器翡翠市场也遭遇重大打击。据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会长梁晃林透露,2014 年缅甸玉石公盘的提货率不到18%,这是国内玉石行业繁荣至今从未遇到的问题,而作为玉石产业重镇的揭阳市场据称目前已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即将到来的2015 年春节将会迎来还账高峰,企业还不了账就只能退出市场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秘书长奥岩说,在他看来,翡翠玉石最好的10 年黄金时期已经过去,市场销售乏力,商家成交情况普遍下滑的现状将会持续。
“单店消费能力下降,资金积压,人工成本以及货品成本增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陡增,珠宝行业正在迎来产业过剩的危机。”在出席杭州某珠宝高峰论坛上,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陈洲其说道
精彩钻评: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