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马未都:瓷器和玉器,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无

摘要 : 收藏家马未都:瓷器和玉器,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无
 日前,由国内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举办的“玉之器—中国古代玉器展”正式开展。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表示:玉器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个性,并便于参观者理解,依照玉器的时间、用途,将古代玉器划分为4个阶段。


1、神玉时代

商代以前的玉器都有与神沟通的倾向。尤其红山文化中的玉人像,形象介于人与兽之间;再有C形龙、玉猪龙以及玉鸮等。大部分商代以前的玉器解释乏力,动物中具象者的形象憨态,抽象者目的皆不明确;今人与古人相距太远了,其间又少有文字记录沟通,加之蒙昧时代的先人对自然科学认知的局限,强调神的力量遂成必然。



2、礼玉时代

商代玉器已初见礼制的影响。《周礼》说: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这是礼玉时代的经典。六件玉器,以其造型的文化特征,被赋予人文内涵,且被规定为“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



3、德玉时代

战国到汉代,为极好地传达儒家思想,让德向世俗妥协,最为明显的例子是玉琀玉握的大量应用。



4、俗玉时代

三国两晋以后,玉器注重的是一种简单可传达的快乐,它看得越来越近而不是越来越远。正因为这样,中国玉器最后一个阶段—俗玉时代最为漫长,同时给百姓的乐趣也最为实在。



事实上,玉石的所经历的4个阶段,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从最早的原始社会,崇尚神明,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敬畏;至奴隶社会,以玉器彰显个人身份、权利;再到封建社会,人们赞美玉石,为玉石赋予君子的品德,供世人赏玩,从而时刻作为警示;再到如今,玉石走进千家万户,或为装饰或为收藏。


玉器随人类走过数千年的光阴,也见证了神明统治,君王、贵族、奴隶主统治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历程,在此过程中,玉器逐渐从单一用途发展至多用途,从小众演变为大众,可以说,一部玉器史,也是一部人类史。



然而,作为中国文化最为灿烂的玉石和瓷器,却有着迥异的本质。“陶瓷文化是无中生有的,玉器文化是有中生无的,二者是反向的,陶瓷是捏出来让你看,玉器是去掉之后剩下的部分让你看。”马未都说。





====================================
查黄金原材料价格,查全国金店黄金价格,就上钻石手机助手
钻石手机助手,让您一手掌控全球钻石资源
查证书,查价格,查国际行情
网站:www.gia114.com
微信:gia114

精彩钻评: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 退出
    最多输入500个汉字
    图片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最新评论

    钻石助手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一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