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套路,揭秘景区不良商家贩卖假珠宝惯用“三大套路”

摘要 : 随着暑期的到来,小朋友们陆续放假,国内旅游市场也迎来了一个旺季,宝友们游览景区的时候,难免会看到很多各色珠宝
随着暑期的到来,小朋友们陆续放假,国内旅游市场也迎来了一个旺季,宝友们游览景区的时候,难免会看到很多各色珠宝。从事珠宝鉴定工作长达20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宗立一告诫说,在旅游景区贩卖假珠宝玉石的不良商家,通常有三大“套路”,宝友们应引以为戒。

其一:
无中生有、巧立名目。

据宁夏地质博物馆珠宝鉴定师万杨介绍,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为“玉”的商品,其实只是商家给其起了玉的名字。不少民众认为和田玉就是新疆和田产的玉,因此商家效仿这种“地名+玉”的命名方式创造了所谓的“阿富汗玉”。


他解释道,通常所说的玉,一般是指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且具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其中当属和田玉和翡翠价值最高。而根据国家标准,和田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的一类玉石的总称,而阿富汗玉成分则是方解石,在国家标准中叫碳酸盐质玉,属于低档玉石,价值不高。

类似的现象还有马来西亚玉,俗称“马玉”,实际上是染色石英岩。“澳玉”,其实质是绿色的玉髓。这些都并非和田玉或者翡翠,市民们购买前需要认清。

其二:
假货丛生、以次充好。

宗立一说,很多人都觉得去宝玉石产地旅游时购买宝玉石可以一举两得,认为在生产地,肯定质美价廉。殊不知,一些不法商家就恰恰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制假售假来牟取高额利润。

就目前鉴定结果来说,很多游客去泰国旅游时买回来的红蓝宝石、祖母绿等,多为经过处理的宝石或合成品,有的甚至是仿冒品。去西藏等地旅游买回来的蜜蜡多为人造树脂。而翡翠手镯更是旅游商品的重灾区,B货、C货以次充好屡见不鲜。

其三:
囤积居奇、价格炒作。

据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赵明介绍,由于宝玉石市场较为特殊,信息不对称性较为明显,容易出现价格炒作现象,尤其是一些新兴宝玉石品种如黄龙玉,以及一些中低档玉石如青金石等,在短期内受到炒作,导致价格陡增。

以黄龙玉为例,从其矿物成分来说是石英,与玛瑙玉髓等石英质玉石主要成分相似,因其产地和特有的黄色,被人们称作黄龙玉。从2010年到2014年间,受到市场追捧,价格一路飙升。以吊坠为例,最贵的时候一个能卖到两三千元,但因为石英属于地球上比较常见的矿物品种,现在的价格已趋于合理。赵明建议消费者,在景区购买宝玉石,更应出于个人喜爱,以投资为目的购买应谨慎。


精彩钻评: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 退出
    最多输入500个汉字
    图片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最新评论

    钻石助手
    Copyright ©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一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