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即将收尾的时候,不少新闻媒体头条为一枚稀世珍宝刷了屏。这件宝贝是一颗被称为“光之山(KOh-i-noor diamond)”的钻石,它曾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钻石,总价值高达1亿英镑。它也曾经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珍宝。现在,它被镶嵌在一顶英国王室王冠上。关于这颗钻石的纠纷因此而起,并且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如今仍在继续。日前,印度宝莱坞影星布米克·辛格(Bhumicka Singh)与商人联合委托律师,将英国王室告上伦敦最高法庭,要求他们将“光之山”钻石归还给印度。
故事追溯至1862年,维多利亚女王将其重新雕琢成圆钻形,重量减至108.93克拉。此后,这颗钻石与其他切下的“边角料”一起,被镶嵌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王冠上。维多利亚女王之后,“光之山”钻石曾先后被镶嵌在亚历山德拉王后和玛丽王后的王冠上。最终,这颗钻石在伊丽莎白王太后的王冠上找到了稳定的位置。2002年伊丽莎白王太后去世后,镶嵌着“光之山”的王冠也被放置在她的灵柩上。现在,这顶王冠被存放在伦敦塔里。近百年来,谁是世界上拥有珠宝最多的女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告诉你:“我拥有的珠宝,只有祖母玛丽皇后的一半不到。”据了解,英国玛丽皇后才是真正的珠宝女王,她手中闪耀的珠宝,曾照亮过半个地球。但是,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有人统计过,加冕的那一天,玛丽身上所戴的各色钻石和宝石有近一万颗。可见无论历史如何跌宕起伏,珠宝首饰,特别是钻石都始终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珍藏。
那么这颗钻石缘何会引得印度不惜兴师动众的跨国追讨?除了本身高昂的价值之外,承载着几亿光年阴的它更是印度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耀与骄傲。“光之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4年。这颗钻石产于印度可拉(kollur)矿山,原石据说重达800克拉。钻石最初被切割成玫瑰形,重191克拉。1526年,苏丹巴卑尔掠夺了这颗钻石,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十八世纪时,波斯皇帝纳迪尔沙率军进攻莫卧儿帝国,他的目的就是得到这颗美钻。八年之后,纳迪尔沙遭到暗杀,他手下一名将军将“光之山”拿到喀布尔,献给了阿富汗王朝。后来几经辗转,直至十九世纪,锡克王国国王兰吉特·辛格将它再次带回印度。1850年,印度将“光之山”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所以,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个国家后来钻石产业迅速发展与强大,承前启后的奠基者。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印度有着“钻石财富拥有者”的情节,他们是迷人火彩的缔造者,是世界钻石加工业中的后起之秀。
若干年之前,全球钻石加工中心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国,他们对待钻石的态度也来自于自身民族的秉赋。比如富有“优越感”的安特卫普,被誉为世界钻石之都,切工技术精湛,价格也是高得惊人;“固执”的特拉维夫,严谨而精明,香港珠宝展上,犹太商人喜欢拿从以色列带来的饼干零食当做午餐,因为从来都只相信自己的食物才是纯洁的;“高大上”的纽约,闻名世界的 47 街的路标高耸在市中心的摩天大楼之间,这里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各种规格的克拉钻石。如果你的从业背景和公司资质不能得到这些写字楼中的商业大亨的认可,那么就算你愿意现金交易或者大宗采购,也可能是无功而返。而孟买与他们相比,就显得很接地气,他们拥有更多的工人不分昼夜的工作,低廉的劳动成本,费时费力的专注于原石的打磨。印度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与协作已是后来者居上,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成为新的钻石加工集散地。曾经马马虎虎的“印度工”也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提升,慢慢得到更多眼光挑剔客户的青睐。
印度的钻石切磨工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大城孟买和西部城市苏拉特,在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中,苏拉特排名第四位。这里有成排的灰白色大楼,依然如废弃的工地一般,钻石就是在这里从初见雏形到光彩四溢。这里有数百万居民,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这行混饭吃。如今,世界90%以上的毛坯钻石都在这里加工和打磨,而非法使用童工也是再普遍不过的。年龄尚小的男孩每周平均有上百小时在费神地抛光钻石,在接下来至关重要的数十年中如果没能幸运地成为钻石商人,那么他们便失去了继续在这里工作的权利和机会,因为最宝贵的视力早已被毁。更令人寒心的是,工作中长期积累在肺部的钻石粉末让他们患上了呼吸系统疾病,在当地俗称“钻石肺”。而他们为之付出血汗的钻石会被运送到孟买和其他国家,或在每年夏季,等到来自世界各地约2.5万买家聚集于印度,与各国经销商签订价值近10亿美元的订单。
近年来,苏拉特凭借港口城市的便利条件,使得钻石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澳大利亚阿盖尔矿的发现对印度的钻石加工业有着深远的影响。阿盖尔矿源源不断的小颗粒钻石原石在市场上泛滥开来,这特别适合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印度,去切出小颗平价的钻石。同时,俄罗斯手中的毛胚资源也让印度与其在钻石供求方面的合作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2014 年的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现身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参加由 GJEPC 及其他顶尖行业机构举办的“世界钻石大会”。会议期间,普京表示他非常高兴看到两国在钻石工业中强有力的合作,同时俄罗斯的钻石集团印度客户也在增加。在开幕式中,GJEPC时任主席威普尔·沙(Vipul Shah)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两位最强大的世界领导者站在这个共同的舞台上。印度与俄罗斯是天生的合作伙伴,一个是世界最大的钻石毛胚出产国,一个是最大的钻石加工中心。”
众所周知,印度的钻石加工在业界中的名声一直是不怎么讲究,比较拙劣等等。这里的工人擅长切磨的钻石大部分不到3分,然而这些小粒钻石却占了全世界已切磨钻石90%的重量,批发价值也达35%之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在切磨钻石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一,其后依次是以色列、比利时、纽约和泰国。世界上每10颗钻石中就有9颗是在印度“华丽变身”的。印度国内许多大型现代化工厂雇佣数以千万计熟练的劳工,同时购买和使用最为先进的设备工作。德国和日本的专业设备在珠宝业界久负盛名,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去年开始,GJEPC在印度本土增加了一个新的展会——珠宝制造设备展,邀请全球和当地领先的珠宝设备制造企业参加,希望能将最前端的科技资讯和技术带给印度的珠宝制造企业。
作为印度的支柱性产业,印度钻石从业人口约有65万人左右,而出口抛光成品钻石也是印度赚取外汇的主要项目之一。在当地消费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品牌和大企业纷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设实体店或将自己生产的成品放在顶级珠宝店中销售。他们生产的钻石镶嵌类成品在亚马逊、淘宝等国际购物网站也有上架或被代购,虽然有些品牌已在他国扎根,但消费者收到的产品上仍会看到“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的标签。2007 年,仅苏拉特就有80万人从事钻石加工,印度钻石出口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10亿美元,印度政府还为此颁布了对钻石原石进口实施零关税的利好政策。
2012年全球钻石业界报告显示,印度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钻石市场,而中国旺盛的钻石消费市场就是其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钻石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当年中国的钻石类珠宝零售额增长18%,达到了92亿美元。 在2007年 ~2011年这五年中,GJEPC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举办过专业的中印钻石商家见面会,安排印度钻石加工企业与中国钻石批发商进行对接洽谈。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很多优秀的印度钻石公司通过此活动打开了中国市场,并在国内扎根事业。中国人一直在买钻石,而且越买越多,以前中国人非常在意品质,只会挑选高颜色高净度的钻石来购买,但是现在对于中低品质的需求也在增加。与此同时,由于不断上涨的消费需求,合成钻石(CVD)出现在专业市场中,并成蔓延趋势。在其他国家,人造钻石很大程度上会作为较为廉价的天然钻石变体明码标价出售。但在印度的钻石行业,天然钻石和人造钻石间的区别正逐渐变得模糊起来。据有关钻石市场专家分析:“大约有3000亿卢比(约合438亿元人民币)的人造钻石正打着天然钻石的幌子在全球市场中流通,而消费者,甚至专业采购商家也无从知晓,只有在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后才得以知道鉴定结果。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 于今年在印度孟买开设实验室,面向当地钻石企业收样、检测,提供出具证书的服务。笔者通过实验室负责人了解到,目前很多当地的钻石批发商也并不了解和掌握合成钻石的状况,在他们送检的货品中也常有CVD的出现,只能在检测过后将存在问题的货品退回上游供货商或者工厂。
实际上,钻石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在珠宝行业,工业钻石也被广泛的使用在不同领域。但当人们提到钻石,更多的是对他不菲价值的唏嘘和对其爱情、浪漫等意义的象征。无论是智慧的“抛羊取钻”的故事,还是好莱坞大片《血钻》当中的情节,都让人们对钻石充满了想象和期待。面对庞大的消费市场,印度希望依靠政策和本国自身的优势将孟买建设成新的“世界钻石之都”,为织就和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懈努力着。
精彩钻评: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最新评论